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的迅猛发展,成本不断下降和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这种成本下降背后,是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设备制造国,在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中地位越发重要。在欧美国家大力推动制造业回归的情况下,我国需要加强研发创新,以保持先进产品迭代能力,并继续巩固在全球清洁能源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曾经的“老三样”服装、家具、家电,如今被“新三样”电、光、锂取代。一季度,我国电动载人汽车(电)、太阳能电池(光)、锂电池(锂)出口共计2646.9亿元,同比增长66.9%,拉动整体出口增速2个百分点。随着全球绿色转型持续推进,我国有望从世界最大的化石能源进口国转变为世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技术装备出口国,在世界能源供给和治理体系中扮演关键角色。
那么,“新三样”之所以能够走红,又是什么原因呢?从需求端看,当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双重影响下,全球对低碳环保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在气候问题变得更加突出的情况下,大多数国家宣布在本世纪中叶前后实现碳中和,加快可再生能源替代,同时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此外乌克兰危机导致的欧洲地区短缺也促使这些国家加速转型,以保障长期稳定性。这一切都极大提升了海外市场对绿色产品如电动汽车、小太阳能系统等的需求。
从供给端来看,中国不仅提供物美价廉且性能优异的清洁能解决方案,而且拥有完善而成熟的制造能力,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近10年间,一般风力发电项目单位千瓦平均造价降低30%以上,而太阳能光伏项目则是75%左右的大幅度减少。这意味着中国许多省市内新建光伏或风力发电项目已经实现了经济效益,即便是在某些地区,可再生资源产生的小额收益已经超过传统煤炭基地所需维护费用。
正因为如此,不断降本并非单纯的是价格战,更是技术创新与规模效应相结合的一种战略选择。我国产业政策支持,使得中国企业能够快速掌握关键技术,从而建立起包括上游材料生产到下游组件安装服务全方位完整产业链。在此基础上,我们不仅成为光伏组件输出第一大國,也成功将自身作为风力发明创新的龙头企业,将整个行业带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最后,面对挑战,比如国际贸易壁垒与制裁,我们必须进一步提升研发实力的同时,也要提高我们的国际合作水平,让自己的标准更符合其他国家使用要求,同时积极参与各项国际标准制定过程,从而确保我们在这个领域可以持久存在下去。
标签: 基础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