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蚕乡新农人犁耕桑阴自在居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生态守护秘密

周建国和女儿周淑萤的故事,正是在这里徐徐展开。他们早起晚归,不是为了追逐物欲,而是为了守护那份属于传统的生态与文化。

回望过去,当年周建国十几岁时,家中父辈便开始养蚕。那时候,乐平村的传统蚕桑产业在临安是有名的!那时候蚕茧的外贸销售好做,家家户户都在种桑、养蚕、卖茧。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曾经繁荣的地带渐渐失去了活力。养蚕户逐年减少,不少桑树被抛荒,但“老周”并未放弃,他带着女儿开始新的“逆行”。

2016年,“老周”的桑园里聚集了省、市农科院的专家,一起在桑林间为他出谋划策。“老周,你试试种果桑!效益会更高。”在专家的建议下,“老周”开始种起了果桑。这几年,“老周”用原先从村民手中以700元/亩价格流转来了50余亩农地建了“自在居家庭农场”。其中,30余亩地种满了果桑, 桑树下套种了雪里蕻;另10余亩桑树用以养蚕,但不再售茧而是制成蚕丝被销售,效益从原先的2400元/张提高至3500元/张;还有7亩地种上了黄桃、养了鸡鸭。

2020年,从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的“小周”被父亲的“现代耕织图”吸引,她辞去了杭州工作,“也傍桑阴学种瓜”。她的回归,为桑园带来新活力。她用隽美秀丽的文字、鲜活有趣的照片视频,在各新媒体渠道上为自家农场卖力吆喝,将清新的现代耕织生活展示给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份简单却充满意义的事业。

今年,“父女档”又做起了新尝试——引种了200多棵长果桑,比普通桂数每年多出一季桔子,而且每个桉子香甜,还自带奶油味,让游客们能享受采摘季节中的乐趣。他们还在 桑园盖起了茅草棚,与亲子研学项目相结合,以此吸引更多游客到访,让人们能够体验到自然之美和当地特色文化。

立夏到了,也许你可以抓住这个机会,与我们一起踏上探索这片土地上的奇迹之旅。在分水江边看青山碧峰、白水明田,为那些弃城犁耕下的逐梦新农人打一个call,他们正在努力保护这一片环境,同时也让我们的未来更加绿色可持续。你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地方,看看那里发生的事情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