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战略需引入生态系统管理以实现过去20年每年固碳量6亿吨的目标

国家战略需引入生态系统管理,以实现过去二十年每年固碳六亿吨的目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在国际碳中和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阐释了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发展过程与成效,并为未来的生态系统管理指明了方向。

中国的生态修复工作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主要针对生态国土空间面临的生态和环境问题,通过人为措施“治愈”破坏或者退化的生态系统。进入21世纪,我国的生态保护修复理念更加系统,保障生计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重中之重。特别是党领导以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成为重点,坚持保护优先、以自然修复为主成为共识。

傅伯杰认为,一体化治理在前期注重生的重建和整治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后期的系统保护,让生命做功。“更重要的是,这种一体化保护的理念把人融合进去了,可以通过保护利用提升服务功能,加强服务能力,为人类贡献福祉。”但也指出,要考虑不同服务此消彼长时空关系寻找空间配置最优解,因地制宜发挥不同功能,使整个能既有生产粮食能力也有保持水土能力,还有涵养水源和固碳能力——这是应有的义务。

四省四系统增汇潜力巨大。在固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傅伯杰看来,实现双碳目标需要从减排增加 碳汇两大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减排,即通过低碳经济、高效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等方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另一方面是增汇,即利用自然恢复增加储存,从而提高其固定并处理温室气体排放。这就需要发挥基于自然解决方案中的生物多样性维护方法。

傅伯杰指出,每年固6亿吨,对同期工业排放抵消8%。据推算到2060年可达16亿。此外,有4个省份(内蒙古黑龙江四川云南)的潜力较大,也可以通过管理释放增汇潜力。而新疆青海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则应改良林地进行更有效的人工森林经营。

总结来说,将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纳入国家战略升级至国家绿色转型战略才能进一步发挥其作用。首先加强顶层设计对土地恢复置换布局;其次扩大范围提升单位面积收益因地制宜定区域目标提高效率;再设定区域目标协调恢复与保养创新技术;最后保持投资效用提升地方可持续生活福祉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