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在国际碳中和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强调,生态系统管理是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对于实现每年固碳6亿吨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傅伯杰通过实践阐释了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发展过程与成效,并指明了未来的方向。
生态修复要权衡生产、固碳和水土保持的关系。在开展生态系统管理之前,我国更注重的是生态系统修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通过人为措施“治愈”破坏或者退化的生态系统。进入21世纪,我国的生态保护修复理念更加系统,保障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生态修复的目标。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强调多层级协同,而非单一层级最优。在傅伯杰看来,一体化治理在前期注重生态系统重建和整治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后期的系统保护,让生物做功,同时融合人类活动提升服务功能。
四省四大类增汇潜力巨大。在减排方面需要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方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而在增汇方面利用保护和恢复增加碳汇,这就需要发挥生物多样性管理作用。我国已有大量实践且成效显著,每年固碳量达6亿吨,有望到2060年达到16亿吨。
当前我国增汇潜力还很大,可以通过森林恢复、天然林管理、农田养分管理及草地放牧等方式挖掘潜力。此外,如新疆青海等地应改良草地和泥炭地;广西广东福建等省份可以改良人工林地。将生物多样性管理纳入国家战略才能进一步发挥其作用。
标签: 基础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