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十年,共筑生态防线——中国四大自然保护区携手守护藏羚羊的故事
在九月七日,那一天,在中国青海省会西宁的某个场合,一场名为“藏羚羊保护十年回顾暨中国四大自然保护区研讨会”的盛会落下了帷幕。参加这次会议的,是来自新疆巴州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负责人。这群人的共同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和繁荣这些珍贵地区,也就是那些濒危物种藏羚羊赖以生存的地方。
当时正是母藏羚羊们在可可西里的卓乃湖畔产下幼仔,并带着这些新生命向他们原来栖息地迁徙,这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季节。从那片广阔而神秘的地球表面,从阿尔金山到羌塘草原,它们随着季节的变化,不断迁徙,寻找适宜居住的地方。这片面积达53万平方公里的大地,就像是法国那么大的一个地方,是世界上最大的相邻自然保护区群。
这里,每个人都生活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上的脆弱环境中,这里也是许多珍稀野生动物如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等生物栖息的地方。在这次研讨会上,所有参与者一致表示,他们将继续投身于对这种美丽动物以及它们所依附的地球进行全面的保育工作,不仅要严密防范,还要严厉打击任何可能威胁到这个区域平衡的人类活动,将来他们想要创造出一个让所有生物都能自由生活的地方——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地球乐园。
据管理局局长才旦周介绍,他们计划建立联防协作轮值制度,加强互访交流学习;每年定期开展联合巡山巡护、栖息地保育科学研究人员交流信息互通协同办案生态教育等多项活动;还将设立联络员制度,每季度定期通报本地区工作情况,同时及时向其他区域传递重要信息。
我们不难想象,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巨额利益驱使,一些无情的人开始了疯狂盗猎。在那个时候,可可西里的藏羚羊数量从20万只锐减到了2万只。而1999年,当历史上第一次由国家发起的一系列武装反盗猎行动——“可可西里一号行动”揭开序幕后,整个分布区域内的情况有了明显改善。
标签: 基础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