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生态环境部对全国的海洋垃圾进行了全面的监测活动,共涉及51个区域,并且在近海6个关键断面上开展了对微塑料污染的深入调查。这些数据显示,塑料废物成为了中国海洋中最为突出的垃圾类型。这一发现与国际上其他国家关于近岸海域污染状况的研究结果相呼应,表明中国近岸海域以及周边水域中的污染水平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
随着生态保护红线系统的完善和实施,不仅有30%左右的中国近岸海域和37%以上的沿岸地区被纳入到了这套保护体系之内,更重要的是,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更和谐、更平衡的地理关系。中华白鲸在厦门湾重现光辉;布氏鲸再次出现在深圳湾和涠洲岛;斑马豹也从辽东湾中复苏而来。而鸭绿江口、黄河口以及长江口等众多湿地鸟类,也纷纷回归它们曾经栖息的地方。
《2021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提供了一幅更加全面、精确的人类活动对于地球生态系统影响的大图景。在这一年度里,尽管全球气候变化给予我们许多挑战,但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我们仍然能够看到积极的一面:首先是水质改善——97.7% 的管辖面积达到了一级标准,而此前同比增长0.9点;其次是优良水质面积占比提升至81.3%,同比增加3.9点百分比。同时,我们也见证了主要使用区域环境质量整体稳定良好的情况,这不仅保障了生物多样性,同时也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总结来说,在过去一年里,我们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过程还远未结束。继续致力于陆海统筹,加强保护工作,以确保我们的下一代能够享受一个健康、清洁、高效利用资源的地球。此刻,让我们携手合作,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
标签: 基础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