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环境监测设备成为水生态监测新趋势北京全面部署

工地环境监测设备将是水生态监测新趋势,北京全面部署全覆盖

8月20日,北京市水文总站宣布,将开展2021年度第二轮水生态监测工作,涵盖全市166个主要地表水体。目前,北京地区的水生态监测站点已经从原来的66个增加到166个,包括了全市主要的地表水功能区和湿地保护名录中的所有湿地,以及近几年新建的重要湿地公园。

此次水生态监测工作为今年第二轮,其后还将有一轮。按照往年情况,每年的水生态监测一般分三次进行:萌发期(3-6月份)、繁盛期(9月)和衰亡期(11月)。

早在2008年,中国就开始推动水生态监测,并多次召开会议商议如何将其融入常规业务中。近日,一则来自北京的新闻通告,再次把这项技术推向了大众视野。

虽然“水生态监測”这个概念看似新颖,但实际上,它早已成为全球环保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评价河湖的质量时,不再仅仅依赖于传统的理化指标,而是需要通过系统思维、生物学角度来评估整个生的健康状态。这涉及到对流域内生物多样性的调查,对鱼类、植物、浮游生物等种类数量变化进行跟踪,以此来判断一个区域是否达到“有河有鱼,有草有藻”的标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观念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2012年哈尔滨市率先出台了《哈尔滨市水生态监测试例》,这是全国首部规范该行业管理法规;2018年,国家提出补齐工程修复短板,其中也强调了在环境方面提出可量化指标和清单;2020年底,《河湖健康评价指南(试行)》发布,为指导各地方实施提供了一套具体要求和方法。

这一趋势预示着未来不久,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与实施更为严格且科学的 水源保护措施,将会更加注重对自然界生命系统作为整体而非单一化学参数进行评估与管理。这对于保障人类生活品质以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预见的是,“全国开展大规模工地环境检测设备使用以支持更多城市参与到这一运动中去”,这种模式或许会逐步形成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一部分,从而促进更好的环境保护效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