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电子产品与家电的生产消费水平日益提高,这导致近年来电子废弃物数量急剧增加。作为世界工厂和全球产业链的重要环节,我国已成为电子废弃物的一个主要聚集地。据统计,全世界每年产生的电子垃圾增长率为15%-30%,其中约有7成通过不同的途径流入我国。
这些电子废弃物中含有丰富的可再利用资源,具有很高的回收价值。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建立适合我国特色的电子废弃物可持续管理与回收利用技术体系,对于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建设和参与全球资源大循环至关重要。
为了探讨我国在处理这种问题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障碍及其相互作用,我们系统阐述了经济、环境、技术以及社会方面可能遇到的挑战,以及这些挑战之间如何相互影响。
首先,从经济角度看,我国面临的是价格竞争力不足、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不完善以及正规企业参与度低等问题。其次,在环境保护方面,我们需要解决的是处理过程中的严重污染问题和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问题。而技术层面的障碍则包括设备缺乏与技术落后,以及基础设施不完善。此外,社会支撑体系方面存在立法不完善、管理体系缺失、进口干预机制不足以及群众意识不到位等问题。
为了分析这些障碍之间如何相互作用,我们采用灰色决策试验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并将它们分为原因导向型、中间连接型及结果导向型三类。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促进中国在这一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
标签: 基础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