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低碳生活宣传文稿反复强调秸秆打捆的重要性通过合作社示范收购将其送往电厂燃烧发电推动绿色能源的使用

陈集镇的麦秸捆,李莉摄。每年丰收时分,农民们面临着处理大量秸秆的难题。但在这里,情况不同。高效的机械化收割和打捆技术将小麦田里的秸秆迅速整理成大型圆柱体“麦秸捆”。这些新能源被送往发电厂,不再是弃物,而是值钱的资源。

江苏仪征市陈集镇不仅采用了新途径——将秸秆变为“绿色能源”,而且通过倡导低碳生活宣传文稿,这一做法赢得了农民们对这一新模式的接受。据了解,尽管不同作物的燃烧热量有所差异,但总体来说,秸秆具有很高的地热价值,与煤炭相比,其含硫量更低,对环境污染影响较小。

陈集镇建设和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指出:“与煤炭相比,平均含硫量仅为前者的1/3,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因此,该地区推广了新的打捆技术,并支持经纪人购买相关设备。这不仅解决了运输、堆放等问题,还为农机合作社和农民开辟了一条增收之路。

明玉专业合作社是这一创新方式中的典范。在那里,小麦经过机械收获后,一次性完成拾取、压实、打捆等操作。加工后的草捆密度增加,便于运输、保存和销售,从而实现了商品化利用。此外,该合作社还与上海电气天长分公司建立了稳定的供应关系,每年定期向其提供大量麦稻残留。

政府也在这方面给予支持,为薛钰提供技术培训,并帮助他扩大规模。一套新购置的机械让明玉专业合作社能够更有效地进行收购,同时也提升了经济效益。目前,他们已成功销售超过5000吨的人造草料给上海电气天长分公司,每年的收益达到了至少12万元。

未来,陈集镇计划进一步推广此类技术,加强管理体系,以确保更多的小米种植者能从中受益。而对于那些无法直接参与农业活动的小伙伴们来说,他们也能从这个项目中获得好处,比如卖掉他们生产的一些产品或服务。此举不仅改善了环境,也带来了经济利益,是一个双赢的情况,让所有参与者都感到满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