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集镇的麦秸捆在丰收季节被精心打捆,李莉摄。每年秋收时分,农民们面临着一大难题——如何处理剩余的麦稻秸秆。然而,在江苏仪征市的一片田野里,这个问题迎来了解决之道。
高效的搂草机和打捆机在小麦田中穿梭,将秸秆收集整理,几分钟后,便会有一个巨大的圆柱形“麦秸捆”展现在人们眼前。这些不再是垃圾,而是成为新能源发电厂送往运输的“抢手货”。
通过转化为可再生能源,秸秆不仅带来经济收益,还能增加就业岗位,并且其燃烧后的灰渣含有钾、磷、钙等成分,可以作为高效肥料,为农作物提供营养。
据了解,不同农作物产生的热量略有差异,但总体而言,其热值较高,比煤炭还要多50%。同时,由于含硫量低,只需简单除尘即可排入大气,不再对环境造成污染。此外,它可以有效减少煤电所产生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保护具有显著益处。
为了推广这一技术,陈集镇政府鼓励合作社购买打捆机械,并向专业人员进行培训。一开始,小规模尝试证明了效果良好,从2018年起,每年都将大量麦秸捆送往发电厂销售。这不仅实现了资源回收利用,也为合作社和农民带来了额外收入。
随着规模扩大到4000吨以上,每年的收益达到了12万元左右。而这些资源并不只用于发电,还可以进一步加工制作生活用品或饲料等产品,让废弃材料得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为各方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
未来计划将继续扩大收购点,加强经纪人队伍建设,使这项技术成为改善环境与增进农民收入的大产业。
标签: 基础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