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上指的是北太平洋西部热带洋面上形成的较强的大气旋涡。它通常构成凶猛激烈的灾害性天气系统,尤如翻江倒海的巨龙,所到之处天昏地暗,狂风怒吼,巨浪涛涛,暴雨滂沱,给航船和沿海居民带来严重灾害。 台风的发源地常在南北纬8°~15°的洋面上。那里夏季气温高达28~30℃,空气的垂直对流很活跃,形成强烈的上升气流和对流云团。这种上升气流和云团在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辐合带上,受到方向不同的两种风力的作用,产生搓麻绳效应,形成为空气旋涡和旋涡云团,称之为热带气旋。当它发展到中心最大风力超过8级时,习惯上就叫台风。 台风的移动有三条比较固定的路径: 一条由发源地向西,经中国南海在海南岛和越南沿海一带登陆; 一条由发源地一直向西北,横穿中国省,在闽、浙、沪、苏沿海登陆; 一条从发源地向西北,然后转向东北,朝日本方向移去。 所有台风登陆后前进方向都逐渐转向东北,因此从越南河口到日本的整个东亚沿海地区,都是台风的活动范围。在中国,台风登陆最多的地区,在汕头与温州之间、约占登陆台风的一半。台风的影响范围可扩及到北京一宜昌一河口一线以东广大地区。台风过境时风速可达50~100米/秒,掀起的巨浪高达10多米甚至30多米,日降水量可达200~300毫米。台北1963年9月的一次台风,24小时最大降水量达1 248毫米。
标签: 基础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