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地球的内部揭开科普书的神秘面纱

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使人们初步揭示了从微小的原子世界到遥远的宇宙星空的奥妙。可是,人类对自己居住的地球内部情况却了解得很少。现在,人类开凿的矿井最深只有3~4千米,最深的地质钻孔也不过10余千米,这对地球来说仍然是很薄的一层。要想了解地球深层的情况,我们只能用间接的手段,如通过火山喷发出来的物质,来了解地球内部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利用地震波来揭示地球深处隐藏着什么。

1910年,大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发现地震波在传播到地下50千米时有折射现象发生,他认为这个发生折射的地带,就是地壳与下方不同物质分界线。这一发现后,美国地震学家古登堡在1914年进一步证实,在2 900多千米之下存在另一个不同的分界面。他俩的事迹被后人铭记,并将这两个重要分界面分别命名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我们用这两个面的划定标准,将地球内部划分为三大圈层:坚固的地壳、流动的地幔以及中心核心紧密包裹的大气圈。

在地壳中,由于其厚度因素不一,有的地方仅约17公里,而其他地方则达到33公里左右,是由各种岩石构成的地球外皮。这一圈层对于我们日常生活至关重要,它承载着我们的城市、森林、河流以及无数生命活动。

而位于上方的是又宽又厚的大气圈,其主要材料是铁镁硅酸盐类,以固态形式存在。当压力减弱达到某种程度时,它们会转变成为液态,从而形成能够喷涌出地表并爆发火山的大量岩浆。大气圈又可细化为两部分,上部叫做上大气圈(从33千米到1 000千米),下部则称作下大气圈(从1 000千米到2 500千米)。

最后,我们抵达了中央核心——那个温度极高且密度异常巨大的金属核区域,这个区域以其独特结构和特异性成分受到科学家的广泛研究。它可以被进一步细化为外心核,即半径约1 600万平方英里的液态金属,以及内心核,即一个温度超级高且质量极重,以铁镍构成的小型金属核心。在这里,你能感受到整个太阳系唯一像样的恒星——太阳如何塑造了这些奇怪但精确运行的心脏所扮演角色。

虽然我们还没有完全解开所有谜团,但每一次新的探索都让我们更接近理解这个复杂而神奇的地方——我们的家园——地球。而这些科普书,就像是通往未知领域宝贵指南,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为未来更好的解读提供可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