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驱动的生态旅游守护自然的美丽中国

数据驱动的生态旅游项目简介:守护自然的美丽中国

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与崇明区科技馆携手合作的户外鸟类虫类考察活动中,公众与科研工作者之间形成了互动对话平台。每年秋季鸟类迁徙高峰期,东滩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会为上千只鸻鹬等水鸟戴上金属环和标志旗,以便观测者通过旗标颜色和金属环上的编号了解它们曾经过境的情形。

张卓是一位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她从小就对自然充满热爱。在加入“我的自然百宝箱”活动后,她开始购买观测设备,并参与物种观测。专家指导下,她不仅扩展了视野,还能够更好地理解大自然。

今年夏天,一群孩子在校园的小树林里发现有人捕蝉,这引起了学校老师刘真君的注意。9月,上海市宝山区鹿鸣学校博物社的一些孩子们向刘真君报告说,他们在校园内发现有人用胶带捕捉蝉子。这让刘真君意识到需要提高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问题意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上海蛙类监测团队利用50个固定的监测点,每年4-6月进行繁殖季节监测。此前,由于无法做到所有点同时调查,他们只能获得有限的数据。但是,从2020年开始,一批业余科研助手加入,让同步调查成为可能。来自各行各业100多名志愿者的7支观测队协助科学家蹲守监测点,获取了更全面的数据。

2016年以来,“我的自然百宝箱”活动逐渐受欢迎,不仅有更多人参与,而且设计出了具有科研性质的物种调查项目。这些项目不仅低门槛、高参与度,还能帮助公众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而通过这项活动,可以将传统化学指标转变为直观、准确的生态指标,如夜晚虫鸣声丰富则植被丰厚、生境优越、物种多样。

此外,“我的自然百宝箱”还促进了一系列拆除用于捕捉昆虫的手套带并救出被困动物的情况,比如由刘真君带领的小学博物社学生开展拆除行动来救一只被困蝉子的事件。此类案例体现了公众如何通过这种方式积极参与环境教育,并推广绿色生活理念,为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贡献力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