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环境部在2021年组织了全国范围内的海洋垃圾监测项目,共涉及51个区域,并对近海6个地点进行了微塑料的检测。据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主任王菊英介绍,结果显示塑料成为我国海洋垃圾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与国际同类调查相比,我国近岸海域以及近海微塑料的平均密度处于中低水平。
在这些积极变化中,我们看到了一些曾经濒临绝种的物种,如厦门湾中的中华白海豚、深圳湾和涠洲岛上的布氏鲸以及辽东湾的斑海豹等珍稀动物,再次出现在人们面前。此外,鸭绿江口、黄河口和长江口周边众多滨水湿地也迎来了这些美丽生物的归来。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三年里,我国已经将大约30%的地理位置作为保护区,并加强了对37%岸线区域的生态保护。这不仅体现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越来越紧密的情感联系,也反映出中国在维护其沿岸生态环境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2021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提供了一幅更加详细的情况图景:根据该报告,这一年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实现了较好的水质标准,其中符合第一类水质标准面积占总面积97.7%,比上一年度增长0.9%.此外,81.3%的地方达到了优良(一级、二级)的水质标准,比去年增加了3.9%.
这份报告还表明,无论是在经济还是环保方面,都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我们通过综合运用系统手段,以及精准管理和保护,使得整个体系保持稳定并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为未来继续努力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