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揭露南通市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造假欺诈系列案例首次曝光

为加强对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弄虚作假行为,并提升规范化水平,南通市生态环境局近年来开展了针对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的专项整治行动。为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导作用并增强全社会的生态环境法治意识,本市决定公布四起典型案例。以下是其中之一:

一、周某伪造印章制作虚假监测报告案

2024年5月,南通市通州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在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核查企业自行监测报告时发现,该公司上传的两份废气自行监测报告中数据雷同疑似复制。此后,经现场核查和深入调查,最终揭露该公司与第三方监测单位之间存在一名中介人——周某。周某不仅未如实告知该公司情况,还带领无关人员进行所谓“自行监测”,并通过电脑图像合成技术伪造第三方监测单位公章。

此案件展示了现代技术在生态环境执法中的应用,以及跨部门合作打击弄虚作假行为的重要性。除了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外,该公司还接受了批评教育和专题业务培训,以提高企业主体责任意识和甄别能力。

二、南通某环境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出具虚假报告案

本次事件发生于2022年12月7日,当地执法人员在核查上级交办问题时,对南通某环境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一份名为(2022)环检(某)字第(20220454)号的报告进行了细致检查。在询问当天采样人员后,与车辆进出记录相比,噪声采样时间出现异常,此外笔迹对照也显示原始单上的签字均系当天小组长邹某所写。最终判定该检测公司夜间噪声监测数据属造假所得。

此案警示企业应加强自身排污情况了解,同时提醒少数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需遵守规范,不可盲目追求经济利益以减少成本。此外,由于自行检测往往有较长时间窗口期,可导致现场视频覆盖增加执法难度,因此必须注重园区卡口等手段挖掘痕迹,加大违规成本压力,以促行业良性发展。

三、海门某机动车辆检测有限公司涉嫌出具虚假报告案

本次事件发生于2024年4月9日,当地执法人员根据省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中心通报,对海门某机动车辆检测有限公司开展了现场检查。在调阅记录及视频监控后发现,该单位未将油门踩到底导致功率未达到规范要求额定功率40%,实际轮边功率只达到了36%。该单位故意改变关键检验条件而出具合格检验报告。

此案指出了机动车检验违法行为可能隐蔽且专业操作要求高。本次利用大数据分析功能锁定异常检测数据,并结合现场检查、视频调阅以及查询等方式确保精准认定违法事实,是优化执行方式提升效能具有示范意义。

四、启东市某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涉嫌出具虚假报告案

这一事件始于一个举报信访信息:启东市某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疑似存在替换尾气测试的情况。当地执法人员立即前往该地点进行突击检查,在场景内找到多个被弃置取样管,而这些管子似乎与现存系统不匹配。此刻,一名工作员试图隐藏这类设备,但正好被捕捉到照片和视频中。这六辆汽油驱动汽车中的六份测试结果都显示它们符合规定标准,但随后的进一步审查揭示其所有测试都是基于错误或不可靠方法得到的,这些方法包括使用非官方程序更新软件参数以及修改关键测试条件,从而使得这些汽车看起来满足规定标准,但实际上它们没有按照规定完成正式测试过程。此外,还有一些其他证据表明了一些工作员们尝试去除或破坏任何可以证明他们欺骗客户或制造商的问题证据。在考虑到所有这些因素之后,该地区政府决定罚款这家业务超过1万人民币,并没收它从欺诈活动中获得的大约2000人民币作为罚款的一部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