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择过滤器时,需要谨慎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其安全性、经济性以及有效性。以下是影响过滤器选择的关键因素及其对应的内容:
过滤目的:
澄清:通过微滤或超滤来实现。
除菌:通常采用0.2μm或0.45μm的过滤精度。
浓缩:超滤和纳滤用于分子量1000~300000和200~1000之间的物质。
分离:根据分子的大小进行选择。
过滤类型及过滤精度:
微 滤(0.1-10μm):用于去除细小颗粒和微生物。
超 滤(<0.1μm):用于去除大于纳米级别的颗粒和微生物。
纳 滆(<10nm):用于去除分子级别的小颗粒。
筛材:
根据流体特性、化学成分、PH值、温度等因素选用合适的材料,如聚醚砜膜、尼龙膜适合液体,PTFE适合气体或特殊溶媒;304或316L不锈钢材料也可选用。
筛壳:
按照流体特性选用304或316L不锈钢材料,并考虑卫生级外壳尤其是对于消毒作用;少使用螺纹设计,以减少污染点;抛光表面加装隔膜压力表。
筛器大小:
根据流量、粘度等参数确定筛器尺寸,同时注意不同操作方式下所需面积差异。如连续操作应比间歇操作大约增加一倍面积,以应对粘度影响下的流量降低。
是否需要预处理设备:
考虑污染程度、大颗粒分布情况及前处理环节,使用预处理设备可以延长终端设备寿命并降低成本,推荐使用聚丙烯膜型预处理系统(SP型)。
综合以上要点,可以制定出一个既安全又高效的水处理精密过滃方案,为人物提供了必要信息以便于正确做出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