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让生活更美好反复编织秸秆故事合作社示范收购成果送往电厂燃烧发电

绿色让生活更美好:陈集镇秸秆故事的反复编织——从烫手山芋到抢手货的转变

在江苏省仪征市陈集镇,一场关于秸秆利用的革命正在quietly进行。每当丰收季节来临,麦稻秸秆的处理成为困扰农民们的一大难题。但是,在这个小镇上,情况却截然不同。搂草机和打捆机如同机械化的大军,穿梭于收割完毕的小麦田中,将那些看似无用的秸秆收拢整理压实,然后再次展现出它们新的面貌——硕大的圆柱体“麦秸捆”。

这些捆绑好的麦秸捆不是被随意丢弃或焚烧,而是被送往附近的发电厂。在那里,它们不仅为电力生产提供了清洁可再生的能源,还将有害物质减少至最低,从而保护环境。这种方式不仅解决了农民处理废弃物的问题,还为他们带来了额外收入。

据统计,一个标准单位的干燥粮食残渣含热量约为15000KJ/kg,比煤炭高50%,其余灰尘含有钾、磷、钙等肥料成分,对农业来说是一种宝贵资源。

陈集镇建设和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指出:“与煤炭相比,肉眼所见到的烟雾更少,而且产生的大气污染也远远少于露天焚烧。”这使得此举既符合生态保护,又能帮助经济发展,为人们带来双重利益。

为了推广这一技术,大力支持经纪人购买“打捆机”,并鼓励合作社建立起自己的专业团队。这一举措不仅有效地解决了运输、管理问题,同时还为破解禁烧难题找到了切入点,将小麦遗留下的禾苗通过机械化收割后即刻整理打包销售,不但实现了资源回收利用,也开辟了一条增值之路给农民。

明玉专业合作社作为这一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他们意识到这项技术对于提高效率和增加收益具有巨大潜力。一开始,他们只是使用机械设备进行一次性自动拾取和打包操作,但随着经验积累,他们逐渐升级设备,并扩大规模,最终成功将大量的杂草整合进发电环节。

薛钰说:“我们发现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要做得好并不容易。不高于15公分也不低于10公分,这个尺寸对于良好的土壤修整非常关键。”

2019年,他决定投入更多资金购置新设备,并取得显著成果。此举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并引领他向上海电气天长分公司定期供应2000吨以上的麦茬,每吨230元结算,即每年12万元净利润。这一数字对许多农户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诱惑,让他们重新审视曾经被视作垃圾般待遇的地球上的宝贵资源——植物遗体。

未来,陈集镇计划进一步拓宽市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确保更多地区能够分享这一创新模式,从而改善环境质量并提升居民生活水平。这种改变,不仅意味着一种新的经济增长点,也预示着一个更加绿色的未来正悄然降临。而这个由传统烫手山芋转变为现代抢手货的小小故事,却可能成为世界各地追求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灯塔之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