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废弃物处理工业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障碍与对策探究

作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一环,我国电子产品与家电的生产消费大幅增长,导致近年来电子废弃物数量激增。随着全球产业链中我国的地位,我国成为了电子废弃物重要聚集地。据统计,全世界的电子垃圾每年增长15%-30%,其中约7成通过不同途径送到我国。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电子废弃物可持续管理与回收利用技术体系,对于深化循环经济建设和参与全球资源大循环至关重要。

厘清我国电子垃圾处理工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障碍以及这些障碍之间相互作用的因果机制,有利于指导相关政策制定者与决策者,从而最终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垃圾可持续管理与处理体系。

在上述背景下,我们系统阐述了我国电子废弃物可持续处理面临的一系列经济、环境、技术以及社会方面的障碍及其相互作用因果机制。

主要障碍:

经济方面:主要包括价格缺乏竞争力、补贴与税收优惠政策不完善、正规大型回收企业参与度低。

环境方面:主要为处理过程中严重环境污染问题和对人类健康威胁。

技术层面:主要包括小型设备缺乏及技术缺失、基础设施不完善。

社会支撑体系:主要包括立法不完善、进口干预机制不足、群众法规意识欠佳等。

因果机制

该文应用灰色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室方法对我的分析结果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将障碍依据其性质分为“原因导向”、“结果导向”以及“连接”三组。我认为小作坊非法回收是最大障碍。

政策实施与未来展望

根据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了推进电子垃圾可持续处理相关政策和措施:

a) 严格立法,合理补贴,以支持形成规模经济。

b) 加快关键技术研发,如分选技术,以降低成本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c) 构建生命周期理念,形成以高新技术主导的循环经济模式。

d) 大力推广环境教育提高民众意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