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污水现状:长江里的“生物城”急需修复大本营!
在全国范围内,民进中央提出了建议,要求加强长江干流水生生物的生境修复,以巩固和提升“十年禁渔”政策的成效。监测数据显示,长江流域中已经有92种濒危鱼类列入了《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而历史上曾分布但近年未被采集到的鱼类种数高达130余种,这些数字占据了长江总鱼类数量的三分之一。这些数据表明,“十年禁渔”的执行需要持久、复杂且艰巨。
民进中央在提案中指出,尽管实施了“十年禁渔”,但长江水生生物仍然面临着多重压力因子带来的威胁。随着水电站如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等的大型项目投产运行,以及航运业的快速发展,这些都对长江干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此外,人口众多的城市群如上海、苏州、南京等也加剧了对环境的压力,使得恢复生态系统变得更加困难。
目前,大部分河段已经变成了以水库为主体,而非自然流淌状态,对于依赖于这样的环境生活的小型特有鱼类来说,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仅有的几个保持自然连通状态的地方,如鄱阳湖和洞庭湖,对于那些需要洄游才能繁殖的小型鱼类来说也是一个稀缺资源。而沿岸开发严重减少了浅滩和漫滩等栖息地,使得它们失去了重要栖息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民进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一是持续深化“十年禁渔”,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量,并提供就业机会给退捕渔民。此外,还要加强对非法捕捞和市场销售非法产品打击整治工作。在此基础上,还要开展完整性评价,加强保护措施并制定生态调控策略,同时增加对外来物种管控力度。
二是建立一套全面的水环境质量标准与监测网络,从三个维度进行评价,即包括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以及整个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这将帮助我们全面评估整个地区的情况,并通过实时监测来改善当前状况。
三是建立国家级管理机构负责跨行政区生的修复工作。这个机构将负责规划工程实施协调,并利用来自不同资金来源支持修复工程试点项目,以提高栖息地数量与质量。这意味着对于每一个区域,无论是岸边还是其他地方,都会有针对性的计划去恢复其原有的功能,以便能够再次成为适宜居住的地方给到各种生物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