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垃圾拒运案件背后生态旅游导游项目的社会启示

杭州一家“海底捞”连续四天的垃圾被拒运后续:生态旅游导游项目的社会启示

最近一个月,海底捞绍兴路店长时间存在不规范的情况。6月6日,下城区“三化四分”办、文晖执法中队及朝晖环卫所等单位再次联合上门,经检查发现,店内垃圾收集容器配置不规范,垃圾混装等现象依旧存在。之后,部门对该店开具了“垃圾拒运单”,并要求其限期整改(本报6月7日4版曾有相关报道)。

10日,限期整改的最后一天,部门突击检查结果让众人满意。这家海底捞门店整改基本到位,因此部门将不再对其施行“垃圾拒运”。

后厨配料间开始垃圾分类,一楼垃圾放置点重新改造提升

10日下午,当地记者来到海底捞绍兴路店,无论是一楼的电梯口还是三楼的用餐区,都贴上了多块垃圾分类宣传告示牌。在后厨配料间,这里放了混装的钢制不合规垃圾桶,如今,这个 垃圾混装点已被取消。隔壁的配料间里摆放了一个绿色垃圾桶,上面贴着标识。此外,也设置了餐厨废弃物、可回收物、其他废弃物三种不同的垃圾桶。

下城区“三化四分”办专项检查员王伟岸说:“6月6日检查时,在偌大的一个厨房中,看不到一个明确的分类标识。现在已经基本整改到位。”

另外,当地记者发现,该商户重新提升了一楼的所有废弃物集中置放点,并且安装了围栏隔离,便于每天定时清运。

据杭州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清洁直运一分公司负责人王木青介绍,该商户绍兴路店一直由他们负责清运,每天大概26桶。“最近一个月,由于该商户在处理废弃材料方面做得不好,我们师傅多次发现黄色和绿色的混合使用情况,有时候污水会受挤压溢出,从而污染周边环境。我们曾多次与相关负责人沟通,但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只能向部门反映。”

此前杭州市已经开出了26张“拒绝发往”的通知,以此作为常态化管理方式进行监督和指导。

从去年夏天开始至今,在杭州共有26家小区或单位因未能按规定进行有效分类而遭到了类似的警告。而对于这些违规行为发生的地方,小区或者单位都需要在一定期限内完成必要的一系列修正措施,只有通过这些措施并达到预定的标准,那么这份禁令才会被撤销。

随着城市生态旅游导游项目逐渐推进,现在社会越来越强调公共场所尤其是餐饮业界要提高自我意识,对待资源和环境保护要负起责任。这也意味着消费者在享受美食的时候也应该关注餐厅是否实行有效的废品回收系统,为减少对自然资源消耗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