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意盎然的统计之旅北京深耕生态环境统计工作

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统计工作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仅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而且也是了解国情国力的关键。生态环境统计作为支撑生态环境管理决策和反映管理成效的基础性工作,其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美丽中国建设战略部署的实施,以及生态环境管理决策越来越精细化,生态环境统计工作所承担的责任也随之加重,对于数据准确性、完备性、精细度和及时性的要求更是提得高了。

为了确保这些高标准得到落实,《生态环境统计管理办法》对各级部门进行了明确规定,从职责分配到保障数据真实性的各个环节都有详尽的条款。这份法规为加强和规范生态环境统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有助于服务新时代的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并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北京市在全面遵循中央指引下,不断探索创新,在多年积累有效经验后,将紧跟《管理办法》的步伐,以科学谋划、精准发力深入推进四大重点工作:完善机制,督促各级部门主体责任落到实处;严格质控,多渠道保障统计数据质量;共享共用,强化统计数据信息公开和分析应用;以人为本抓好生态环境统计队伍建设。

首先,在完善机制方面,我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人员职责分工体系,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人员负责,同时我们还设立了监督检查制度,以防止造假行为发生。此外,我们还通过技术支持团队帮助区级机构解决实际问题,加强源头把控,为企业提供便捷服务。

其次,在严格质控方面,我们采取多种措施来提升数据质量。我们开展集中会审与现场复核,加强过程把控。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进行跨部门校验,比对宏观经济社会发展与排放源调查数据,以保证数据真实可靠。

再者,在共享共用方面,我们不仅做好了资料归档,还推动了资料共享应用。一方面,将重要指标报送同级部门并公开发布;另一方面,又通过政务网站主动向社会开放年度报告,让公众参与其中。此外,还进一步挖掘应用价值,为污染防治措施编制等提供支持。

最后,在以人为本抓好队伍建设上,我们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对基层人员进行全员培训,并组织专业人员参加市局培训,与专家交流。此外,还开展综合评估和技术竞赛,不断提升专业素质,让每一位干事干部都能更加自信地从事这一艰巨而又重要的事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