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南北脊梁——长江流域,位于11个省市区的沿岸线上,有着重要的地缘战略和经济地位。长江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约35%,是国家战略淡水资源库,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区域。
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多次强调了长江经济带面临的“4+1”污染源问题,即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化工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船舶污染以及尾矿库污染。数据显示,长江流域约30%的湖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而生物完整性指数甚至达到最差无鱼等级。此外废水排放量、高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排放量分别占全国43%、37%和43%,这些都表明了长江生态环境存在严重问题。
作为龙头企业,在干环保领域,三峡集团仍然是一个新兵。在推动长江大保护工作中,由三峡集团扛鼎,其它央企如何配合、三峡集团如何执行,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记者曾经走访了岳阳、九江和芜湖等城市,以实地探访了解到 长江治理的情况。在高层次推动下,从2016年开始,一系列专题报告被提出,并在2017年10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领导做出批示,要求三峡集团发挥骨干主力作用。在此基础上,在2018年的不同时间节点,一系列文件被印发,其中包括将三峰集团设为共抓大保护成员单位,以及对其参与共抓大保护工作作出了制度性安排。
住房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相关部门也纷纷出台文件,对长 江大保护尤其是污水治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和节点目标。从开发到保护,再到创新,全过程中都体现了一种从本土需求导向国际标准,不断完善自我提升的心态与行动。
然而,在这项历史使命背后,却有五大挑战横亘前行:
首先,是自身能力建设方面的问题;其次,是PPP模式推进中的瓶颈困境;再次,是缺乏科学系统治水实践;第四是在生态环保领域产业集中度低;最后,还有体制机制上的制约形成合力难度巨大。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一些调研组分赴各地进行深入摸排行业现状,并提出以“流域统筹、区域协调、系统治理、一体化”为原则来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通过试点城市一期项目落地建设,如九江速度提振士气,加快项目实施步伐,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复制性的经验参考。而且,将聚焦城市地下排水管网修复治理作为深度解析的一部分,更好地理解并解决管网质量直接影响到的问题。
综上所述,这场关于“共抓长 江 大 保护”的伟大的工程正逐渐展开,它不仅涉及政策层面的调整,更是一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型工程。这不仅考验着政府部门之间合作能力,也考验着企业乃至每一个公民对于绿色生活责任感与担当精神。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次努力,每一次改进,都可能成为我们实现美丽家园梦想的一小步。但这条路漫漫,无疑是一段艰辛而又充满希望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