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使人们初步揭示了从微小的原子世界到遥远的宇宙星空的奥妙。可是,人类对自己居住的这颗星球的地理结构却了解得很少。现在,人类开凿的矿井最深只有3~4千米,最深的钻井也不过10余千米,这对地球来说仍然是很薄的一层。要想了解地球深层的情况,我们只能用间接的手段。
如通过火山喷发出来的地质样本,来理解地球内部的地质构造和化学组成;利用地震波来探究地球深处隐藏的问题。1910年,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发现在地震波在传播到地下50千米时会发生折射现象,他认为这个折射发生的地方,就是地壳和下面物质分界面的位置。而1914年美国地震学家古登堡发现,在地下2 900多千米深处存在着另一个不同物质分界面,以他们命名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我们用这些面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 地核三大圈层。
首先是我们的所在—— 地壳,它由各种岩石组成,是我们脚下的那一层,也是最外面的第一道防线,其平均厚度约17千米,但在一些地方可以达到33千米之高。这是一片广阔而又复杂的地带,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地质资源。
接着是连接上方固态与下方液态之间的大桥—— 地幔,它主要由铁镁硅酸盐类构成,当压力减低至一定程度就会变身为流动性的岩浆,而当它冲破表皮喷涌而出,便成了那轰鸣四野、令人惊叹不已的情景—— 火山爆发。在这里,我们将其细分为上部更软弱易熔化部分,即上部加热区,以及中间较硬且密实部分即中部加热区,还有最底端坚不可摧、极其高温、高压力的下部冷冻区,即下部稳定区。
最后,我们抵达了核心区域,那是一个温度炽热、密度巨大的金属心脏,由于它非常中心,所以被称作内核,而周围则是一种半液体状铁镍混合物,这就是外核。整个外核厚约1 600千米,被包裹在坚硬无比、充满神秘力量的心脏核心中。
这样的探索让我们更加明白了自己的星球如何运转,也让人对未知产生了一丝敬畏与好奇。不知何日,我们能够进一步挖掘这块土地,从而揭开更多关于自己的家园天籁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