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安岳石刻 从隋唐到南宋 一曲600年的石窟之歌

2009年11月,本刊首次刊登《寻访安岳石刻》一文。目前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境内46个乡镇都有石窟分布,造像数目超过5万尊,堪称中国宋代石窟的代表作。近年来,佛耳岩、庵堂寺、石锣沟等石窟点陆续被发现,新增的石窟点证明了早在隋末唐初时,这块土地上就已有佛教造像。
年代:北宋
地点:四川省安岳县茗山寺
摄影师拍摄的是茗山寺的毗卢遮那佛,这尊佛高达6.4米。扶着梯子的人是文管员曾祥余,他和老伴守护茗山寺的国宝文物近20年。

初夏的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永清镇店子村,空气中已有几分燥热,当夕阳掠过玉米林的秆头与紫壳林的枝头时,村里人才扛着锄头下地劳作。有的人家早早吃了晚饭,拿着蒲扇走到马路上纳凉。81岁的文管员杨思瑞也起身出门,走到村口一个叫佛耳岩的地方,靠着岩壁有一排屋子,打开屋子的木门,阳光如水银般溜进去,屋内崖壁上的佛、菩萨、力士顿时活灵活现起来。

店子村距离安岳县城约15公里,村口长14.5米、宽9.3米的岩壁上,开凿着56个龛窟。与2009年《中国国家地理》报道过的茗山寺、华严洞恢弘的佛、菩萨造像不同,佛耳岩的造像可谓小得可怜,龛窟高度大多不超过1米,小的仅有30厘米,平常也难得有游客前来。但在安岳石窟史上,佛耳岩却被频频提起——它将安岳石窟的历史提前到了隋末唐初。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