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台建于黑龙庙三个拱门洞之上,面对的也都是拱门拱窗的窑洞建筑,背面又是下到镇子的斜坡路,像个喇叭口。听说戏台下还埋有大瓮,声音产生共振、反射,就像现代音响一样,一些晋剧名角登台唱后称赞“省劲儿”。戏台建于明代,在清代重修,看起来是融入黄土高原的一派朴素,但细看才能感受到“低调的奢华”。台上背景墙上一块匾,有四个大字方正遒动:鱼龙出听。这是清朝永宁州知州王继贤所书。戏台前的廊柱对联,是:众观戏情传情传意戏传情;章成事理顺理顺心事顺理。倒着念,意思也通。中国文字除了载道,也有趣味。
碛口镇过去是真正的商业区,不住家,因为沿河有赤身纤夫,满街是过路客商,所以家眷们都住在流过湫水河的李家山。李家山现在是个行政村,窑洞还是当年的窑洞,就山势而上,有10多层,你家屋顶,他家院落。李家山村本为“避世”,后来住家又搬到山下和镇上,所以外人少知。但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吴冠中在这里画了一幅价值千万的画,从此艺术激活了李家山。在李家山信步而游,可以看到黄土高坡上奢俭不同、样式各异的窑洞,看“财主院”的县长题匾,看大户的“门当”——门槛两侧的抱鼓石,以及“户对”——门楣上的雕花。大多数院子落锁了,但站在高处仍然可见院子的影壁、砖雕、二层绣楼,让人遐想这里男女老少曾演绎出的爱恨情仇。
如果李家山是住宅区,那么离碛口镇一公里的地方就是别墅区——西湾村。这里的别墅坐落在制高点,与古城平遥相比,更显得独具风格。如果古城以穿越黄河为背景展现其古韵,而西湾则以百年历史与自然景观交织成传奇,那么这样的体验便是在吕梁市临县碛口镇。
走下黑龙庙戏台踏着石板路到达镇上的头道街二道街,这里已恢复了旧时样貌,每一座店铺每一个角落都讲述着历史故事。当地人仍生活其中,他们用红枣粉皮馍馍作为日常用品。一桌饺子蘸醋传来阵阵香气,一位老汉问你:“美不美?”那桌的人齐声回答:“美!”他笑着说:“吃完了扫微信。”正觉有趣,却忽然间发现自己成了这个小小故事中的角色,被迫参与这场无声的情感交流。而这一切,都发生在开门见黄河穿街环保关注即百年行天下的碛口镇,没有完全商业化,只因它保持了一份真挚的情谊和简单的人文关怀。
标签: 地理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