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哈尔滨9月25日电(记者何山马迪)据黑龙江省呼玛县白银纳鄂伦春族乡消息,位于大兴安岭的“鄂伦春马”繁育基地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中,有效措施已经成功地将濒临灭绝的“鄂伦春马”从消亡的边缘拉回了生存之路。
2007年,国家投入220万元,在白银纳 鄂伦春族乡东部实施了针对“鄂伦春马”的培育计划,这个计划包括了一片超过30公顷的大型马场。经过多年的努力,该计划已成功孵化出超过200头健康的“鄂伦春马”。
按照规划,该基地有望培养上千头这一稀有品种,并将成为中国唯一专门为此目的而设立的繁育中心。值得一提的是,“鄂倫春馬”曾是大兴安岭地区的一道独特风景,但如今仅剩不足600匹,这主要是由于随着民族群众逐渐下山定居,大部分这些珍贵动物被迫转变为农耕用途,其血统和遗传信息也遭到了严重破坏。
作为拥有“大兴安岭之‘马背’民族”美誉的 鄂伦春族,与这些忠诚伙伴相依为命,对于他们来说,“鄂倫春馬”的消亡不仅意味着文化遗产失去,也是对其深厚情感生活方式的一次巨大打击。
呼玛县白银纳 鄂倫 春族乡副乡长关金芬表示:“‘鄄倫 春馬’是一种在中国乃至亚洲难以复制的地方性优良品种,它们温顺、敏捷、高寒适应力强、耐饥渴且在崎岖山地中的乘驮能力极佳。”
该项目不仅旨在保护这一濒危物种,还希望通过重现原始环境,让游客体验到与古老狩猎生活息息相关的经历,从而更好地理解并尊重这个数量只有一万余人的少数民族——鄄倫 春族及其悠久历史与文化。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正因为如此,“保护‘郑林 春馬’”才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在这里,每一步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而每一个细节都承载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一份怀念。
标签: 地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