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钢铁企业纷纷实施限产保价策略,但因市场收缩严重,许多企业正处于或将面临亏损。同时,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压力日益增大。在这样艰难的形势下,钢铁行业如何前进?近期在湖北武汉举办的“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高层论坛”,政府官员、业内专家与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就钢铁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烧结脱硫技术是会议焦点之一。
据介绍,钢铁工业的二氧化硫排放占总量的8%,仅次于电力行业,而烧结工序为二氧化硫排放主要来源,占整个企业排放量的70%~80%。因此,加强烧结脱硫成为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重点工作。但目前运行中的项目存在诸多挑战。
首先,是缺乏适合国内实际情况的稳定烧结烟气脱硫技术。现有的工程虽然借鉴了其他领域经验,但由于不同行业特性和工艺生产条件差异,不足以满足国有条件。此外,由于成本较高且缺乏激励政策,以及对已建成项目后续评估不足,使得一些企业持观望态度。
当前采用的一些脱硫方法包括石灰石—石膏法、氨—硫胺法、循环流化床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其优劣势。例如,石灰石—石膏法副产品需进一步利用;氨—硫胺法系统需防腐处理,并且吸收剂价格较高影响成本。
据了解,只有一些企业成功建设并运营了烧结烟气脱除设施,其中柳钢及福建三明钢厂分别展示了良好的运行效果。这表明尽管挑战重重,但通过创新技术和适应性改进,可以实现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同时兼顾经济效益。
中国steel协会正在制定针对性的方案,以示范工程、奖励措施等方式推动新技术开发应用,并完善后续评价体系,对表现优秀者予以推荐宣传,为符合国内特色的解决方案提供支持。此举不仅迎合即将出台更为严格《钢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也为环保设备供应商打开了一扇窗户,为他们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这场全球金融危机中,这对于那些致力于环境保护领域的小型公司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
标签: 基础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