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十年里,全球沿海地区的火力发电站中使用了大量煤和重油燃烧锅炉,这导致了海水脱硫技术的广泛应用。据统计,截至2006年,有超过31,000兆瓦(MW)的排气设施采用了海水脱硷法进行处理,其中富士化水工业公司的项目规模约为9,500兆瓦。
通常情况下,沿海火力发电厂会利用丰富的海水作为冷却系统中的冷却剂。在冷却过程中,冷凝器排出的海水其pH值保持不变。如果将这些排气通过脱硫装置处理,则可以在回流到大洋之前进行利用。与传统的脱硫系统相比,海水脱硷法具有运行成本低、操作简单(无需添加化学药品)的优势。这项技术已被多家公司考虑,并专注于为用户提供各种优点,如减少运行费用和提高排气和吸收部分接触部分(即吸收部分)的新开发。
现有的海水脱硷装置采用无堰式多孔板,但最新开发的是将无堰式多孔板与充填物结合使用,以最大化气体和液体接触表面积。在泰国一座沿岸火力发电厂实施了一套试验设备,以验证这一新技术并收集数据。此次实验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种是基于SO2反应原理以及CO32-相关反应原理的一系列实验;另一种是对两种不同的L/G比例进行比较分析,以确定哪种方法能够更高效地实现90%以上的SO2去除率。
实验结果显示,在相同条件下的相同L/G比例下,当达到95%以上去除率时,无堰式多孔板与充填物结合方式所需L/G较低,这意味着该方法需要更少量的吸收介质,即使是在同样的条件下,也能实现更高效率。此外,该技术还显著降低了运行成本,因此非常有潜力成为未来火力发电行业采用的最佳选择。
标签: 基础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