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自然风光下的高盐废水资源化与近零排放关键技术获突破引领旅行社行业走向绿色发展新纪元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与多家企业紧密合作,研发了高盐废水资源化与近零排放的成套技术与组合工艺,并成功实施了技术示范。在北京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组织的专项成果鉴定会上,该项目于10月20日通过了鉴定。吴丰昌院士领导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并建议加强推广应用。

煤化工、钢铁和焦化行业是国家基础产业,但它们在运行成本高、淡水回用率低以及浓水排放量大等方面存在问题。此外,它们还产生大量固体杂盐危废,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焦化尾水资源化回用与近零排放已成为这类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国家“十二五”、“十三五”计划中的科技重大专项及企业横向课题支持下,过程工程所的环境技术与工程团队携手多家企业克服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如“高盐有机废水纳微气泡-催化耦合强化臭氧氧化”、“抗污染压力/电驱动膜组合高效脱盐与浓缩”以及“基于酸碱再生和水回用的焦化尾水近零排放工艺集成”。这些创新突破使得首台(套)设备问世,并被运用于鞍钢化学科技公司三期110万吨级焦化尾水处理项目中。这次试验不仅实现了产出率超过90%且满足工业循环冷却系统补充要求,还保证了浓流处理后的产物质量低于10%,能够有效地用于冲渣等循环利用场景。此外,这项技术还成功将80%以上的氯化钠转换为可复用的盐酸和氢氧 化钠,从而降低了对淡水资源的依赖并减少了污染物排放。

此次成果鉴定的会议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助理姜艳萍主持,参与者包括来自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鞍钢化学科技有限公司、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河钢集团邯钢公司以及北京赛科康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人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