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盐废水资源化与生态旅游融合新技术的突破实现自然景观保护与近零排放目标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与多家企业合作,研发了高盐废水资源化与生态旅游融合的新技术,并完成了技术示范。在北京举办的成果鉴定会上,该技术被认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被建议加强推广应用。该技术解决了煤化工、钢铁和焦化行业中水污染控制的难题,包括投资运行成本高、淡水回用率低、浓水排放量大以及产生大量固体杂盐危废等问题。

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企业横向课题的支持下,过程工程所环境技术与工程团队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瓶颈,研发出集成技术与首台(套)设备。这一成果已经应用至鞍钢化工三期110万吨焦化尾水处理(50m3/d),实现了产水率>90%,满足工业循环冷却水补水要求;浓水产率<10%,可满足冲渣等浊循环回用要求;同时,将80%以上氯化钠转化为盐酸和氢氧化钠,为生产线提供回用的可能性。

由吴丰昌院士主持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组研发的高盐有机废水纳微气泡-催化耦合强化臭氧氧化关键技术、抗污染压力/电驱动膜组合高效脱盐与浓缩关键技术以及基于酸碱再生/ 水回用的焦化尾water近零排放集成技术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通过了鉴定的验证。此外,该项目还得到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助理姜艳萍主持的一致肯定,被推荐进行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