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西南地区,绵延着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密集山脉群。约4000万年前,印度次板块迎面撞向欧亚板块,源自远古地球的巨大能量,挤压、抬升大地,塑造出折扇般的巨型褶皱山系。在这片区域,大山挟持大江,极高山耸起,河谷向下V形深切,陡峻异常,在最“拥挤”的地方,60公里的直线距离内容纳了并肩奔流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形成三江并流的奇观。
群山如扇骨,草原如扇面
大横断北部草原地带整体北高南低,是一个从纯牧区向半农半牧区过渡的地理带。由于水汽通道作用的渐弱和海拔抬升,山区林地在此已过渡到高原的高寒草甸。有山系余脉如扇骨盘踞,大地却已如打开的扇面,呈放射状松弛开来,缓丘宽谷成串连片,平坦宽阔。正是地理、气候和生产条件的近似,是历史上吸引北方游牧民族到来并由此南下的重要原因。
大横断北部草原地带整体北高南低,是一个从纯牧区向半农半牧区过渡的地理带。由于水汽通道作用的渐弱和海拔抬升,山区林地在此已过渡到高原的高寒草甸。有山系余脉如扇骨盘踞,大地却已如打开的扇面,呈放射状松弛开来,缓丘宽谷成串连片,平坦宽阔。正是地理、气候和生产条件的近似,是历史上吸引北方游牧民族到来并由此南下的重要原因。
从高山深谷到高寒草甸,大横断徐徐展开的“扇面”和喇叭口
纵然是如此拥挤而密集的山河体系,当一路向北延伸,至昌都、甘孜、马尔康一线后,板块巨人撞击出的巨大能量渐已呈强弩之末,再往北和西北虽仍有山系余脉如扇骨盘踞,大地却已如打开的扇面,呈放射状松弛开来,缓丘宽谷成串连片,很多地方平坦宽阔,再也寻不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