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对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弄虚作假行为,并提升规范化水平,南通市生态环境局近年来开展了针对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的专项整治行动。为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导作用并增强全社会的生态环境法治意识,本市决定公布四起典型案例。以下是这四起典型案例:
第一起:周某伪造印章制作虚假监测报告案
2024年5月,南通市通州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在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核查企业自行监测报告时发现,某精密铸件有限公司上传的两份废气自行监测报告数据雷同疑似复制。经研判认为监测报告存在弄虚作假嫌疑,执法人员启动了执法溯源程序。在现场核查中发现该公司工段位置和风机风量变动明显,而两次监测对应不同的排口位置和风机风量,因此数据造假嫌疑更大。调查发现,该公司与第三方监测单位之间存在一名中介人周某,他通过电脑图像合成技术伪造公章编造出2024年3月的监测报告提供给该公司。
第二起:南通某环境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出具虚假报告案
南通市如东生态环境局在核查问题时发现,该检测公司的一份名为(2022)环检(某)字第(20220454)号的报告存在较多问题。一份噪声监测原始记录单上的签字全部系当天的小组长邹某所写,但实际上夜间噪声采样未进行。此外,该检测公司未支付相关费用,因此认定暂无违法所得。
第三起:海门某机动车辆检测有限公司涉嫌出具虚假报告案
2024年4月9日,海门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根据省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中心通报,对海门某机动车辆检测有限公司开展检查。在视频监控中发现该单位未将油门踩到底导致功率不足额定功率40%,但仍出具合格检验报告。
第四起:启东市某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涉嫌出具虚假报告案
2024年4月17日,当地信访交办信息指控启东市某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可能存在替检情况。突击检查后揭示该公司有违规取样管插入三通,但随即拔除且丢弃。当场拍照、录像并调取六辆汽油机动车的相关资料,其中六个都显示有违规操作。
这些典型案例表明,在现代科技的大背景下,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功能锁定异常数据线索,以提高执法效能和确保事实准确性。此外,这些事件也展示了跨部门合作以及行业内诚信建设对于打击弄虚作假行为至关重要。而且,由于自行检测往往时间较长,而且现场视频可能被覆盖,所以必须依赖其他手段,如园区卡口或高速出口等,以挖掘痕迹并形成有效震慑,从而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标签: 地理资讯